- 「畅谈心理学」: 毒男、A0、出pool ─ 你讲紧啲乜?
- 「 静心灵思」: 朋友,放心地哭吧!
- 「育儿路」: 看见
- 「心灵小天地」: 梦之旅(二)
- 「瞬间看心理」: Keep Cool and Carry On
「毒男」是香港潮语,据说源自日文「独男」,是指欠缺社交能力的单身男性,在结交异性方面,往往只会暗暗喜欢一些网红或KOL(Key Opinion Leader),实际行动则欠奉。而「A0」也是香港潮语,意即代表一个人从未拍拖的状态,A代表 available(单身),之后的数字代表拍拖次数。而另一潮语「出pool」,则是形容单身人士好像被困于苦闷的水池(pool),找到男/女朋友后便能脱「出」苦水了,故被形容为「出pool」(潮语字典, 2023)。虽然现在有些青年人因为对现况不满,会选择不工作、不结识异性及不考虑结婚生子等,但有不少仍想谈恋爱、结婚,当中遇到不少挣扎和困难。笔者会尝试与大家一起解构单身人士常见的迷思及困局。
虚拟个案(一) - A0仔入大学想「出pool」
笔者在美国进修时曾听过一个例子,一对中年夫妇向一位30岁左右的女心理治疗师求助,希望19岁内向的A0儿子Peter,能在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下,跟这位相对年轻的女治疗师倾谈,在入大学前恶补一下,可更明白女性和学懂怎样与女性相处,以致更能适应大学生活,有望在大学时可出pool。
虚拟个案(二) - 中年女生被迫单身
陈小姐为30多岁的专业人士,在过去十多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为事业拼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专业资格及晋身管理中高层。可是因没有时间放在建立友谊,甚或男女关系上,所以在这方面仍是交白卷。人生已到30多岁,即医生建议的最佳生育年龄上限,故很想快些结婚生子。也眼看身边不少朋友已婚,开始有小孩,感到自己好像落后了很多。陈小姐过去很抗拒用交友程序或相亲等方法去结交异性,但最近也觉得可能要考虑使用了。
虚拟个案(三)─离婚后想再婚
45岁的John是一名日更的士司机,五年前发现太太有婚外情,最后因解决不了婚姻问题而导致离婚,及后两名读小学的儿女与John同住,日间由John的母亲照顾。经过五年的疗伤之后,最近在新返的教会认识了一位38岁的单身专业人士Mary,想考虑跟她发展关系,但不知她会否嫌弃自己曾离婚并有两名儿女,其中8岁的儿子更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也感到身份地位好像不是「门当户对」。可是又感到自己有情感需要,也希望儿女有一位新妈妈可照顾他们,特别是John 70多岁年迈的母亲,最近身体好像大不如前,已不太能照顾孙儿女了,心里正踌躇应怎办才好?
怎样才是圆满的人生状态?
上述三个虽然都是虚拟个案,但当中也道出了不同年龄及婚姻处境下想结识异性的挣扎。曾经有人问,单身从没结婚是否一种遗憾?到底怎样的人生状态才算正常?才算圆满?
寻找正确的那一位?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2007)在著作《会饮篇》提到,因天神宙斯和众神担心人类过于强大,会不敬神灵,于是把人劈成两半,故每个人都只是半个人,人生命的目标就是要去寻找失散的「另一半」,才能恢复原初状态去过快乐和幸福的生活。你相信这个神话吗?假如这讲法是对的话,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不美满的婚姻和离婚个案呢?有人会说因为「搵错咗另一半」,所以便不停去转换,希望在碰碰撞撞中找到正确的那一位 (Mr/Ms. Right)。 这令我想到荷里活传奇女星伊利沙伯泰莱 (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一生经历过八段婚姻,最后一段婚姻在1996年结束,而在她人生最后的15年,再没有结婚了 (The Editors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当然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也不代表所有再婚也是不好的,有些人也可有美满的再婚生活。甚至以往不少反对离婚的教会,在不愿意的情况下,也要接受离婚的信徒,并牧养他们各方面的需要,包括他们考虑及适应离婚再婚带来的苦与乐。
三十头是适婚年龄?
像陈小姐的中年单身女生,有没有一些出路呢?似乎没有简单答案,当然,单身人士永远也可尝试追求一段关系,困难是有些女生感到受限于适宜生育的年龄,故好像三十多岁没有谈恋爱便会错过最佳生育时间。有些甚至在二十多岁仍未谈恋爱时,便考虑用「冻卵」科技保留健康的卵子,留待婚后之用。有些女生则觉得不一定要生小孩;有些也会考虑借助生育科技的帮助,假如不成功产子也可考虑收养等,所以她们没有强迫自己在某个年龄之前一定要找到男朋友,更不会出现为结婚而结婚的处境 -- 因这往往也不一定带来真正美满幸福的婚姻,甚至不少人会后悔结错婚。要面对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甚或考虑要离婚,这比一直保持单身更为不妙。
四种爱
有人相信单身的人是孤单的、没人爱的、性格怪怪的,难听一点会被戏称为「卖净蔗」、「次货」或「沟唔到女」等充满侮辱的字眼。好像以上Peter的父母一样,希望儿子在大学时不要被人歧视。其实,真的一定要在读大学时结识到异性吗?迟些工作时再认识不可以吗?另一方面,我们真的没有认识一些健康快乐的单身人士吗?当我们谈及耶稣、使徒保罗及德兰修女等也是单身时,有人说「很离地呀,他们是伟人,我们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当然,单身人士会缺少了男女间的感情,但到底男女感情是否人生必须有的关系呢?假如我们相信英国大文豪C.S. Lewis (1960)所说,人生所有关系也可包含在四种爱之内,即男女、家人、朋友及神与人。所以男女关系只是四种中的一种,不是世上唯一的关系。事实上,不少快乐的单身人士,他们在家人、朋友及与上主(神)的关系也可以建立得很好,不一定会感到有很大缺失,人生也可过得很充实、美满。
爱情三角论
有人会问,男女关系与其他关系有什么分别呢?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在1986年发表的爱情三角论,指出爱情包含亲密(intimacy)、 热情(passion)和承诺(commitment)三大元素(看下图)。而当中「热情」中的性爱应是夫妻间独有的,而「亲密」则是男女情感上的连系,「承诺」就是两个人愿意委身于一段关系。假如一段感情当中只有一种或两种元素,便会形成不完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例如只有「亲密」和「热情」,只会形成「浪漫的爱」,因缺少了「承诺」,关系不能长久;而「亲密」加「承诺」但缺乏「热情」,只会有「友谊式的爱」,这会在一些「拍拖但不考虑结婚」的关系中会见到;而「承诺」加「热情」只会有「虚幻的爱」,因没有「亲密」在两人当中,例如闪婚。故史坦伯格指出,一段美满婚姻必须包含三方面的元素,才能达致「完美的爱」(Sternberg, 1986)。从这三个因素可看出,在其他关系如朋友、家人及上主也可以有「亲密」及「承诺」,唯独是「热情」只应发生在爱情及婚姻关系内。
只有单身人士有性挣扎?
有单身人士感到,虽然可以有家人、朋友及上主的关系,但没有丈夫或妻子可以得着以上「热情」中的性满足,感到不知可怎样面对,尤其是在性爱上比较保守的人士或宗教信徒,他们不会发生一夜情或召妓,当有性需要时偶尔只用自慰去解决其性需要,之后也会感到不少挣扎,因与其人生或宗教价值不符。故他们很羡慕已婚人士,可以有一个固定的性伴侣。可是,好好处理自己的性需要是所有人也要学习的功课,不单是单身人士。事实上,已婚人士可能更需要学习,因他们在婚姻内能惯常地享受到性爱的满足,但有时会因着种种原因,夫妇间不一定可以时时刻刻满足对方,例如妻子月经或怀孕时不方便,故丈夫在这些情况下也需要学习面对自己的性需要,学懂怎样节制、等候及与妻子协调等。总的来说,无论是单身或已婚人士,也需要学懂好好处理自己的性需要,否则可以出现不少问题。
人生快乐两大范围
假如我们相信人生有两大范围满足才会感到充实、丰盛及有意义,就是「成就」和「关系」,正所谓要「工作成功」(work well)及「感情美满」(love well)。「成就」可包括工作、学业、义工及教会的事奉等,而「关系」包括以上所提及的四种(上主、家人、男女及朋友)。 假如我们在「成就」方便感到充实,便会在一个大的范围上感到满足,人生感到更有意义。而在「关系」的范围上,虽然单身人士没有男女关系,也可以在另外三种关系上得到满足。笔者认识一些单身人士,有些是宣教士,有些是中学老师,他们过去在20-30多年也委身服侍一些群体,感到他们有满满的大爱,与家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跟上主也很亲近,绝不感到他们有甚么缺欠,他们拥有的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生命。相反,笔者也接触过一些已婚人士在四种关系上也不一定很满足,例如有些朋友不多、家人关系也不怎么好、婚姻也不大幸福。所以一个人是否快乐,也要看成就和关系两个范围上整体是否满足,而不单单取决于有没有男女关系。
婚后也可再经历单身
现代夫妇不一定可以白头到老,可经历离婚或丧偶,也不是所有人也会再婚,故曾结婚的人也可经历再单身,好像以上虚拟个案(三)John的例子,想再婚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帮助离婚再婚的资深婚姻辅导员指出,一般离婚者需要约2至3年,才能接受离婚的事实及适应当中的转变 (黄丽彰,2015),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去整理上一段婚姻带来的伤痛。假如离婚者心急,在没有好好整理上一段婚姻的经验,过早进入另一段关系,可能在再婚的初段蜜月期仍未出现问题,但当感情慢慢稳定下来后,上一段婚姻的问题或许以不同形式再浮现。若John真的不知可以怎样面对目前的困境,可先跟教会传道人倾谈一下自己的需要及困难,亦可考虑寻求专业辅导的帮助,去评估此刻是否适合再婚及要注意什么。
为出pool作出积极准备
假如真的很想出pool,可以做什么呢?以下有几点可以和大家思考一下:
1.复位优先序
像以上虚拟个案(二)陈小姐一样,有些人觉得自己工作生活已非常忙碌,哪有时间去认识异性。须知道终生的伴侣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花时间和心机去物色。另外,亦要问自己现在是否一个适合的时间去开始一段关系。假如你真的非常忙碌,可能要重新想想,愿意去结识异性的决心有多大,生活上有哪些事情可以放下及重整,让自己可抽身准备迎接一段关系的开始。
2. 扩阔生活圈子
假如你遵循传统方法,即从自己的圈子中去物色对象,则要看你的圈子是否宽阔。如不,你可能要扩阔自己的圈子。例如参加一些义工或课程等,多认识一些异性朋友,才有可能从当中找到「啱心水」的对象。至于是否使用现今流行的交友应用程序或快速约会(speed dating)等服务,则要视乎你是否可以接受当中的好处与坏处,需谨慎而行。
3. 重整外观
可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询问意见,看看自己在外观上是否需要整理一下。例如有些男士经常穿着背心短裤、头发凌乱、面部长满暗疮,整体感觉很不干净、太随便,可想象女生见到已感觉很不舒服。故此,在一些社交场合结交异性,这些男士应考虑穿得比较认真及「醒目」一点,发型和面部的暗疮也可能需要改善一下。当然到底要改善到什么地步,则见仁见智。例如曾有人问「箍牙」是否也是整容,虽然大部分人也可接受。至于动用整形外科手术去改变鼻梁、面部大小等,则不是很多人也可接受。重点应该是代价不应太大,而当事人和关心自己的家人也可接受的地步。需知道我们应寻找一个能真心接受自己的人,而不应太勉强自己去迎合别人的期望。
4. 改善社交技巧
对有些人来说,好像以上虚拟个案(一)A0的Peter,社交技巧较弱或过份内向,可能需要透过一些社交技巧训练,去改善自己与别人打开说话的隔膜,增进多一些与别人谈话的内容。而另一些人,虽然没有与别人打开话题的困难,但往往也「开口夹着脷」,很容易得罪人,别人感到很难跟他们相处,所以应该找一些成熟及认识自己的人去多了解自己,从而改善及学懂与人建立关系。如果这些人士完全没有头绪,可考虑参加一些社交技巧改进课程或小组等。
5. 建立合理期望
有些人很想一击即中,希望第一个拍拖的对象便是终生伴侣。当然,能与初恋情人开花结果是一个很美丽的结局。但英国有调查显示,只有约四份一人会与初恋情人结婚 (Dahlgreen, 2014),有更多人是与初恋分手,与其后谈恋爱的人结婚。但我们不应有怕输的心态,因可能失败而不敢开始一段关系。事实上,在谈恋爱阶段应作多方面思考,看对方是否一个可以成为终生伴侣的对象。如有犹疑,可询问一些成熟及认识双方的人士询问意见。亦可考虑早一些做婚前辅导,去了解双方是否适合进入婚姻。
参考数据
- Dahlgreen, W. (2014). Are first-love marriages the strongest? YouGov. Retrieved from https://yougov.co.uk/topics/politics/articles-reports/2014/09/29/marriage-first-love-deepest
- Lewis, C.S. (1960). The Four Lov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93.2.119
- The Editors of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3). Elizabeth Taylor. Britannic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lizabeth-Taylor
- 柏拉图着。王晓朝译。(2007)。《柏拉图(会饮篇)》。台湾:左岸文化。
- 黄丽彰。(2015)。《幸福的实践─婚姻辅导解构,第二版》。香港:突破。
- 潮语字典。(2023)。下载自 https://hkdic.my-helper.com/
接通朋友远方的来电,无言无语,在静寂中只有对方的哭泣声,此刻短暂的等待尤如已过千年的煎熬!
接通朋友远方的来电,无言无语,在静寂中只有对方的哭泣声,此刻短暂的等待尤如已过千年的煎熬!
朋友的妻子前一晚突然离世!在毫无心理准备下俩夫妻便要阴阳相隔,痛不欲生。他心中充满着很多疑问和愤怒,「为什么会发生这事?」「为什么是要她离开?」「上帝看见吗?祂是慈爱吗?」一连串的问题,冲击着我俩人性的限制。此时此刻,神学、心理学或其他冠冕堂皇的学科显得软弱无力!
「风雨过后必现彩虹!」「上帝是全知全能,必然有祂的美意!」「应耐心等候,将来必有从上帝而来的冠冕!」这些是我头脑上反射式的标准答案,我要用尽全力,禁止自己冲口而出这可会令他更加痛苦的说话。
我默言、我只能倾听陪伴这位受重创的挚友,彷佛彼此被苦难伤痛连为一体,当中没有太多思考或安慰之言词。即使朋友对上帝有很多质疑,我总不能代替上帝作出任何回应,但我深信上帝一直在场,祂同样感受到朋友之悲痛,甚至比起我们还要更痛。即使是人世间之父母,往往比起受苦的儿女更为难过,何况是我们的上帝!祂曾道成肉身,经历过人世间的种种苦难,甚至死于十字架上,尽显对我们的爱。
当我事后静下来反思时,总感到有心无力,好像只能眼巴巴看着朋友受苦,而自己也不能作什么。难道心理学只可以用特定语言去分析人的内心世界,却不能超越世间之苦难!神学只是神学家们有系统地归纳对上帝的想象,在苦难当前只是留下一些遥不可及的神性大道理!
生活充满着种种问题和挑战,我们自幼便被训练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不论教育程度或社会背景,我们总有一套思考模式帮助我们解决困境。在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社会
若你在育儿路上正面对种种挫败、气馁,甚至感到絶望,盼望这期与你分享「Dignity Kitchen厨尊」的故事,能够带给你一点感动,甚至激励。
若你在育儿路上正面对种种挫败、气馁,甚至感到絶望,盼望这期与你分享「Dignity Kitchen厨尊」的故事,能够带给你一点感动,甚至激励。
「厨尊」是座落上海街一间来自新加坡一社企的餐厅。聘用的员工九成都是伤健,或有特殊需要的本地弱势社群。大家身处一个共融工作环境,按大家能力的差异被分配合适的工作。
这里的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半身痉挛,右眼失明的她,「厨尊」为她提供特制厨具,协助她处理食材。经过半年的练习,她能够由切食材、熬汤到煮面,亲手烹调出一碗属于她的面。「原来自己真的做到,不用依靠其他同事!」她感到兴奋、喜出望外,也自信能够独当一面:「不要什么都说不行,先试一试!」。餐厅创办人不看他们的不足,只看他们有的能力,并给予机会发挥。在这里互相照顾,彼此分享的群体生活,得着开心、满足,能力得以发展。创办人就如这餐厅的父母,肯定、欣赏他们不同的、独特的能力,帮助他们透过工作被赏识,重拾尊严,让他们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生活,重新融入并回馈社会。创办人只看员工的能力,我被提点也要这样看待孩子:给予孩子机会,自己去完成日常生活中有能力做的事情,日复一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我照顾的能力。让孩子自己穿衣服,鞋袜,帮忙扫地,抺地,切菜,洗碗,包水饺等,都是一些孩子能参与和训练大小肌肉的活动。
某天,我与孩子一起煎心形蛋,每一个步骤,孩子都很想自己来……选蛋、洗蛋、打蛋,到倒蛋……孩子全程亲自落手参与能为自己煎一只心形蛋,那份喜悦真是很珍贵!她们更在父亲节要亲手为爸爸送上色香味俱全的心形蛋,连最后加上小小生抽,开樽盖的动作都想自己来。当与四岁、六岁的孩子一起煎蛋时,才发现当中有那么多小步骤。当孩子掌握每个小步骤,再经过重复的练习,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越纯熟,小手越来越有力,灵巧。还有,发觉孩子开始变得主动,要自己执书包,主动拿起扫把帮忙扫地,帮忙吸尘。当孩子有动力做时,这些工作都成为游戏,他们认真做,但做得开心又满足。
给孩子合适的工具,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锻炼和发挥。面对无限精力的孩子,让他们有机会攀高爬低,通过攀石墙、爬架、行山、跳绳等各种的活动,让孩子有锻炼身体的机会,不单单训练孩子大小肌肉,更当玩到乐不思蜀,出一身汗,那份开心,满足更是良药。
带着孩子到「厨尊」品尝特色美食,和她们讲解「厨尊」背后的故事,让她们看见每位员工自身面对不同限制但都学会乐观面对,她俩听得津津有味。训练普通人已有一定难度,训练伤健人士从事餐饮服务,就难上加难。学员面对这份艰难的任务,他们做到了!让孩子从小看到社会上的弱势社群也如普通人一样,努力工作,学习面对自身的困难与挑战,只要积极,想办法面对,迎难而上。
上期通讯刊登后,多谢朋友们的响应,他们的响应是一份鼓励。透过梦的分析,有朋友对我当时的状况多些明白、对无意识感到好奇、对某些象征产生共鸣,亦有朋友感到梦境是不真实,难以体会我当时的感受。
上期通讯刊登后,多谢朋友们的响应,他们的响应是一份鼓励。透过梦的分析,有朋友对我当时的状况多些明白、对无意识感到好奇、对某些象征产生共鸣,亦有朋友感到梦境是不真实,难以体会我当时的感受。
无意识的领域如海洋般无边无际、深不可测,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却可以谦卑地去探索。梦是探索无意识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对梦的理解,不是一种知识,亦不是一种理性分析。人感到不懂自己的梦,并不是未掌握到分析技巧,而是未有跟无意识建立一种连结。梦的分析没有对或错,最懂梦境意义是造梦者,非解梦者,所以我常鼓励受助者对他们的梦作出联想,重复地尝试,就此与无意识建立起一条互通的桥梁。
上期的《梦之旅》,我由陆地去到海上,渡轮上的黑衣女职员带我进到荒凉之地,再由Q医院去到M医院,经历约束、求死,完结前离开了M医院急症室,来到岸边望着茫茫大海…邀请大家现在跟我再次上船,经历另一段海上旅程。
第五幕:再上渡轮
天黑了,沿着石路来到码头,上了船,船只较上次的渡轮大。我喉部仍有2条喉管和腹部的引流管,坐在轮椅上,双手被约束。在渡轮上听到的鸣笛声,嗅到汽油味,知道船准备启动。看见墙上有灯牌,显示多处地方的名字,但我不认识那些地方,也不知道要去那里,更担心我坐轮椅要如何下船。船上乘客不多,每当渡轮泊岸时,有稀疏的乘客上落,就这样渡轮停泊了几个地方…
再次走上渡轮,这渡轮跟上次的完全不同,虽然船只较大,但设备并不新颖和舒适,对于前路仍是迷茫。这幕令我深刻,是出现了五官感觉其中的四种,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只是没有味觉。视觉─看到船只的环境,听觉─听到鸣笛声,嗅觉─嗅到汽油味道,触觉─双手被约束。味觉跟食物有关,梦中没有味觉,因为喉部的喉管,令到进食的能力消失了。我对五官感觉并不敏锐,但梦中透过五官功能,知道船只再次启航,经历第二次的海上旅程。
荣格的心理类型,有两种基本,内向(Introverted)和外向(Extroverted);和四种功能,思维(Thinking)、情感(Feeling)、直觉(Intuition)、感觉(Sensation)。各人身上皆有这四种功能,只是强弱有别,我知道自己较强的功能是情感和直觉,梦中出现了我的五官感觉,有可能是我最弱的功能,称为劣势功能(Inferior Function),存在于无意识,在意识的外在世界并不活跃。
第六幕:再遇黑衣少女
当下发现我仍在渡轮上,但转到一较细小的船舱,跟上次的渡轮相似,舱内没有玻璃窗,只有帆布作为档风之用。天空一片漆黑,风吹得帆布啪啪声,感到寒风剌骨,当下再次感到绝望,并有强烈的求死欲望,尝试挣扎和解脱手腕上的约束,但失败;再意图咬断喉管,但也失败。感到极度沮丧和痛苦,就连自我结束痛苦的能力也没有。此刻,有位身穿黑衣服的女子进来,是上次在渡轮上遇见的女职员。她走到我面前,看着我手腕上的约束,再用疑惑眼神看着我,我猜她可能看我是犯了事而受到惩罚,感到委屈。我示意请她解去我手腕上的约束,再用尽全身气力说:「帮我」,她只回应:「不要放弃」,就离开了。我再次掉进绝望的境况……
来到另一船舱,似曾相识,再次感到求死的欲望,也遇上曾经在第二幕《四十二期》出现的黑衣女职员。上次女职员没有跟我互动,今次她主动走到我面前,并响应我,只是她的响应并不是解除我的约束,反而留下四个字「不要放弃」。梦中并不感到她在帮我,但此刻我问自己,甚么才是帮助?回应我所求就真的是帮助吗?或许当我想逃避痛苦,女职员懂得我真正的需要,才没有响应我心里的请求。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带来多个系统的功能受损,死亡真的多次跟我擦身而过。梦中求死是要逃避现实中的痛苦,是愿望或补偿的功能。黑衣女职员的出现,跟死亡的元素有关,但她没有带我进到死亡,相反明白我的困难和痛苦,鼓励我「不要放弃」。
上期专栏曾经提到螺旋形迷宫(Labyrinth)的入口和出口是同一位置,只有一条路直达中心。上次黑衣女职员的渡轮送我去到荒凉之地,今次她带我由荒凉之地离开,那荒凉之地不就是人的心灵深处,而她也成为这段旅程的守护者。
第七幕:医船
我又转到另一船舱,但这并不是早前的渡轮,设备较舒适和不会被寒风吹到。我躺在床上,仍然有喉管和双手被约束。当船只泊岸时,看见外面天色黑暗,但有色彩斑斓的光管,感到船只停泊在热闹的市区内,有少数乘客上落……
看见有穿着护士制服的职员出现,原来这是一艘医船,他们是Q医院急症室的医护,见到喜爱扮鬼脸的医生和恶护士。恶护士认出了我,不高兴地说:「又是妳,妳的情况很恶劣,死了就不用连累他人」,然后跟她的同事说我是个麻烦病人。我心里愤怒,也不希望见到他们,在绝望中又想到寻死,此刻见到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士,平头装发型,配上太阳镜和全身黑衣服。我示意请他过来,他走到我床边,我努力说出「帮我」两个字,事实上我希望他解开我手腕上的约束,我就可以自己拔去喉管。他没有如我所愿,也没有说话,但为我盖上被子,就回到他自己的坐位上,我再次感到失望……
医船内的医护又开派对,他们订了很丰富的刺身美食。A医生来到医船找我,他没有跟我说话,先赞赏他们的美食,然后我听到他跟医船上的医生主管讨论我的病情。医生主管说我的情况复杂,计划请一位日本专科医生为我做手术,但需要花时间安排,而那位医生是日本肝胆胰专科的权威,暂时我先回Q医院接受治疗,A医生认同他们的安排就离开了。当时我想是否要去日本做手术,无论怎样也是一个希望……
由轮椅转到床,是更无助的状态,但似乎我已离荒凉之地很远,再次进入繁华的市区。再遇上Q医院的医护,感到是自己的不幸。当我清醒过来,知道我的情况很复杂,但没有一位医生告诉我在昏迷期间发生了甚么事,唯一知道是很多朋友和亲人十分担心、难过,我真的给大家带来很大的麻烦。此刻细想恶护士的说话,似乎也是我对自己说的话,对Q医院医护的愤怒,也是对自己的愤怒。
当人在绝望的时候,求生意志就被削弱,又有黑衣人出现。上次的黑衣人是船上的女职员,今次是一位中年男士。这位男士戴上太阳镜,看不到他的眼神,面上也没有甚么表情,但他为我盖被子的动作令我感到温暖。向两位黑衣人求助,是希望结束已不能承受的痛苦,二人没有回应我的请求,但真的在帮助我。
传说中,死神或死亡使者的出现,是要夺走人的生命,多数以骷髅骨、魔鬼的形象出现,表现出丑陋、狰狞、邪恶的面貌。在不同的文化,死神有男性亦有女性。我曾经以为两位黑衣人是死亡使者,虽然他们并不亲切和蔼,但也不邪恶和可怕,只是冷漠和神秘。黑衣人没有把我带走,而是跟我一起走过这段死亡之旅。
我的昏迷令很多人担心,看到我状况的人,都相信我是不能活下来。所以当我醒来,大家都高兴,亦说这是奇迹。医生说:「妳本来死了两次」,护士说:「开心见妳醒来」,病室助理笑着说:「最困难都过了」。他们跟我在梦中遇上的医护很不同,他们亲切和友善。我死了两次,意思是有两段时间我处于十分危殆的状况,可能黑衣人就在那时候出现。面对生死的挣扎,醒来才感到活着真的很好。
A医生出现,今次他没有要求带走我,并相信Q医院的治疗对我有帮助。日本肝胆胰专科权威成为我的希望,现实中我就是出现了肝胆胰的问题。对于日本或日本医生,我没有甚么联想,但权威给我的感觉是因为某种知识、能力,而拥有凌驾他人、高高在上的地位。坦白说,对于权威人物我没有好感,在他们面前,总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这是一种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梦中,我却相信那位权威医生拥有超卓的医术,期待他可以帮助我。
第八幕:回到岸上
医船终于泊岸,看见医护把一些仪器搬到岸上,而我在等候他们把我推离医船。等候了数小时,医护来到我床边,先把我睡的床变成一张轮椅,床后面有一小机关把我送到船舱底层,再通过隧道就离开了医船……
来到岸上,看见蓝色天空,而我坐的轮椅又变回一张床。我需要上救护车前往Q医院,到达后由救护车停泊处进入急症室也有一段路程,两位救护员,一男一女,合力推床,花了大概20-30分钟才到达急症室,沿途境色有树有河,有宁静的感觉…
终于可以离开医船,这段海上旅程也要结束,过程中陪伴我、安慰我、鼓励我的不是医护,而是两位黑衣人。由海上回到陆地,黑夜变为蓝天,荒凉转为宁静,梦境未有完结,但再没有求死的想法,黑衣人再没有出现。两段海上旅程,进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无助和恐惧的状态。
在梦中,Q医院是我不喜欢的地方,也不喜欢那些医护人员,但当知道再去那地方,又没有抗拒的感觉,或许知道治疗有望,心也定下来。前往急症室的途中,看到大自然境色,有树有河,优美而宁静。
第九幕:再到急症室
来到了Q医院,救护员花了些时间寻找急症室的位置。看见急症室很忙碌,有位护士指示救护员我需要先做计算机扫描,然后才上深切治疗部。当我再次来到如似隧道的计算机扫描仪器,心里感到恐惧,救护员看得出我害怕,叫我闭上眼睛,男救护员睡在我旁边,发出一些沉沉的音调,类似安眠曲音乐,我似乎睡着了。过了不久,救护员跟我说计算机扫描检查完了,准备上深切治疗部。
再到Q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跟上次不同。他们很忙碌,但似乎早知道我要来,已安排计算机扫描检查。
那座如似隧道的计算机扫描仪器,令我联想数月前的一幅画作(下图),一位赤裸少女在光亮的隧道内向前跑,隧道又似一朵未完全盛放的花朵,隧道外或周围是黑暗,仍记得只用了3-4小时就完成了这画作。这幅画作没有使用任何参考数据,看着画布,拿起画笔,无意识地涂上黑沉沉的颜色,涂到中心开始出现图像,继续涂下去,才发现是一位少女。完了画作,我呆住地看着她,看了很久,愈看愈喜欢,心里问那位少女:「妳要往那里去?」这问题令我感到恐惧,前路看不到目标,过程亦不知会遇上甚么,心里禁不住对少女说:「妳很勇敢!」
梦中在进行计算机扫描时,有莫明的恐惧,救护员的陪伴和安眠曲,联想到母亲为自己女儿唱摇篮曲,因为感到安全,可以入睡。唱摇篮曲的父亲较母亲少,但也不是没有,而且那份爱和保护来得更深情。
……下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