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小天地」:生命的神迹
- 「育儿路」: 重复
- 「畅谈心理学」 : 与情绪共舞─认识焦虑恐惧
- 「 静心灵思」 : 一卷旧菲林
- 「瞬间看心理」:说话泡泡
没有跟大家在专栏见面也有一年,大家好吗?疫情未退,仍需小心,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当下执笔,感到既迷惘、又兴奋,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或许先交待过去一年我发生了甚么事吧!
死荫的幽谷
虽然年纪渐老,但身体除了正常的退化,可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2021年8月我跟死神擦身而过,走上一段翻天覆地、险象环生的旅程。
当时我被诊断有胆管结石,安排在私家医院进行简单的手术,不幸地出现了并发症,十二指肠穿破,实时再做紧急的修补手术,但术后情况仍然危殆,需要在深切治疗部接受治疗。家人和好友(她是我认识多年的护士同学,在医疗方面有一定知识)十分担心,亦很彷徨,眼见床上虚弱的我,他们也感无助。在此多谢过去我认识的医护朋友,当时给与不少帮助和支持。
情况未见好转,大家决定把我转到公立医院,经急症室直入深切治疗部。当时已出现了败血症休克(这是可致命的临床状况),身体的心、肺、肝、肾功能都受到影响。过了两天,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因为气胸需要插入导管,但进行时误触及心脏,需要做紧急的开胸手术。当医生跟家人和好友解释我的情况时,说紧急手术不能不做,但我的情况十分危殆,当时做手术的风险很高,有机会死在手术枱上。家人和好友很伤心、无奈,同时亦感到愤怒,很多不明白,一次又一次的失误,是否只是「不幸」就是了。手术后我仍然活着,继续在深切治疗部接受治疗。
昏迷期间,大家为我担心,因为疫情不能探望,但想知道我的情况,好友除了每天透过电话查询我的病情,也只有拜托不同的医护朋友(大部分我不认识的)来探望。大家都说我的情况不乐观,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死亡,需要给家人做心理准备。好友看见我身上的喉管,感受到我的痛苦,眼泪就流下来,她向上主祷告:「如果这是祢的心意,就把静思带走,除去她的痛苦。」她的丈夫亦为我祷告:「如果祢不带走她,就还给我们一个健康的静思。」当时很多人为我祷告,而上帝也确实听了大家的祷告。
昏迷了十天的我终于醒来,亦可以由深切治疗部转到普通病房,代表病情已稳定。大家读到这里,可能也为我抹一额汗,而我真的活下来!
奇迹的拯救
当我从昏迷中醒来,失去了某些应有的记忆,但知道身体出了问题而身在医院,只是不晓得昏迷中发生了甚么事。护士问我有没有痛,心里奇怪为何我会痛?医生又叫我「举手举脚」,见我能跟从指示,他面上露出笑容。我发现身体有很多不同大小的伤口,后来才知道动了两次大手术,那些伤口就是外科伤口和引流伤口。
在我未清醒前,上主的拯救已经彰显。插入导管误伤及心脏,在施行紧急的开胸手术才发现导管只插到包着心脏的脂肪,而心脏没有受损。醒来知道了这状况,心里想原来脂肪也有用的(以前努力减肥,希望除去体内的脂肪),或许唯有上主才懂得用脂肪来保护我。奇妙!奇妙!
败血症休克令我一直昏迷,全身肿胀,医生们可以做的也做了,但说不出我仍然昏迷的原因,大家只有「等」……过了数天,我排出了六公升小便,就开始醒过来。我体会到上主的大能和保护!
醒来了,但外科医生认为我的十二指肠修补未完善,不能进食,并要再动手术,而且是大手术。我表达不愿动手术,但没有跟医生争论,心里出现了一个图像,是耶稣钉痕的手,我求耶稣的手医治我十二指肠仍有渗漏或穿破的地方。后来好友跟我说,如果当时我再不醒来,他们会再推我入手术室。上帝总有祂的时间,让我醒得及时。
后来情况稳定,医生让我尝试进食;进食情况理想就安排出院,透过引流管在家观察我的十二指肠情况。幸好我曾经是一位护士,自己也可以在家处理引流伤口。再经过了数月时间,做了不少检查,最后医生们相信十二指肠的渗漏自己愈合了。这就是上主的医治!
活着的反思
与痛苦共存
回想起来,人真的很渺小,原以为胆石并不是大问题,只要做微创胆囊切除术就可以了;后来发现胆管也有石,再做胆管镜;以为数天后可以康复,却出现并发症十二指肠穿破,再加上败血症休克;当出现气胸时,正常情况下插入导管就可以解决,带来却是另一次紧急手术……
每次的治疗总以为把问题解决,却引发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有些检测指数超出正常值的百倍、千倍,我是如何生存下来?重复又重复的血液检测,双手布满针孔,后来连医生也找不到地方可以下针,心想这痛苦甚么时候完结,甚至是否会完结……
医生用上最先进仪器、最强劲的药物,但结果如何,他们不懂回答。我是人,医生也是人,来到这刻体会人可以控制真的很少,大家可以做的,只有「等」……
作为助人者的我,过去也有不少被帮助的经验。然而,今次病痛的经历,更切身体会一种令人恐惧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刚醒来,发现病床上的我失去了可以自主的能力,以为再也不能走路;活动时的痛楚更令我难受、沮丧。虚弱的身体就像一个婴孩,需重新学习进食、坐椅、走路。记得有位物理治疗师协助我步行时,发现我全身发抖、冒汗,他还以为我身体又出甚么问题,其实我是处于十分恐惧的状态……
康复的旅程,伴随是痛苦的开始。踏上这段旅程就像走进长长的隧道,远处的微光是我的目标。过程中的痛苦不能拒绝,只有面对并跟它共存,承认它是当下身体的一部分。不知道走了多久,隧道的微光愈来愈强,可以走出隧道的日子也愈来愈近了。
恩典的记号
当人面对苦难,会尝试去解释,或找出导致苦难的原因,事实上任何解释也不会带来安慰,甚至不少生命确实在苦难中结束,我们要如何看待?我仍然活着,只可以说是上主的怜悯,让我经历苦难中的恩典。既然是上主的恩典,就不是靠着人的努力就可以得到。
此外,我真心觉得人并不可爱,又好善忘,当痛苦过后,对白白的恩典只看为廉价的东西,甚或是理所当然。所以我喜欢天主教的十字架,时刻提醒我复活的盼望是源于受苦的基督。
死亡可怕吗?相比活着的痛苦,死亡真的不太可怕,但如果我没有醒来,永远不知道家人和朋友们的关爱、上主奇妙的保护从没有离开我。很深体会上主奇妙的创造,人的身体有自我治愈的能力,更让我看见终极的拯救是那位创天造地的神。
两次紧急手术留给我长长的疤痕。每次看见或触摸那疤痕都感到难过,每当身体活动时亦感到不自然,同时对身体内在有不健全的感觉。这种类似身体缺陷的感觉需要时间去接纳,而疤痕在我生命亦成为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号!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不用再动手术,不用再进医院,因为这疤痕已足够在我余下年日去反思、去感恩!
某天,下著毛毛細雨,我與孩子們排隊玩旋轉木馬......
某天,下着毛毛细雨,我与孩子们排队玩旋转木马。忽然五岁的姐姐拉着我的衣衫,大声说:「妈妈,今天我要玩七次!」, 三岁的妹妹也附和着说要玩七次。对于她们的兴奋,我有点意外,但我心里惊喜孩子有这么清晰的目标。趁这天不用排长龙,就让孩子亲身体会骑七次的经历。在这过程中,孩子「重复」带给我惊喜,七次的「重复」也带来珍贵的体会:
观察力
每次进去,孩子总是带着期待的心情选择心仪的旋转木马。仔细寻找的时候,孩子留意到每只旋转木马的不同。
抗逆力
孩子选到心仪的木马,就满意地骑上。当心仪的木马被人抢先登上,就扁着嘴,带着不满,接受现实,重新选择。
解决力
我和孩子讨论,下次如何才可坐上心仪的木马:可以先停玩一次,让后面的人先上,然后排在队伍最前列等,那下一轮就可以最先挑选;也可以看准目标,进场后快跑过去。当孩子经验有人与她一起想办法,她们面上就慢慢展露笑容。
安全感
昔日坐木马胆小、不安的姐姐,一定要黏住妈妈。今天她安稳的独自坐上木马,玩到第七次时,甚至主动提出让工作人员帮她上去就可以,妈妈可以去帮妹妹。我的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她做到了。
好奇心
妹妹也让我感动不已。七次的上落练习,最后连细小的妹妹也有冲动想自己上马和落马。看到大大的鱼、高高的海马、旋转杯,甚至要用手去摸倒转的海狮。她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让我感到惊讶!
常听说熟能生巧。通过重复的练习,孩子越来越熟练,越能掌握,越有安全感。想到滴水穿石,卖油翁气定神闲地把油倒入细小的油樽内。在与孩子相处时,我更有意识地停止责骂、批评、否定孩子,停止「重复」发挥它负面而伤害孩子的威力。取而代之,我更有意识地捉住每个机会,重复肯定、欣赏孩子坚持尝试、用心做事、愿意分享、彼此合作、懂得用语言表达和讨论等美好的特质,让「重复」慢慢发挥它正面而建立孩子的威力。
研究情绪的专家Paul Ekman (2022)告诉我们,恐惧是人七种基本情绪的其中之一,在不同民族当中也可找到,甚至在动物当中也发现到。而恐惧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展现,有人会将其分为「忧虑、担心、惶恐、畏惧至惊骇等」。我们会基于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作出不同的行动和相关反应,但有时我们却会不自觉地害怕起来,亦觉得恐惧既然是负面的,便不应该有,那我们可怎样面对它呢?
研究情绪的专家Paul Ekman (2022)告诉我们,恐惧是人七种基本情绪的其中之一,在不同民族当中也可找到,甚至在动物当中也发现到。而恐惧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展现,有人会将其分为「忧虑、担心、惶恐、畏惧至惊骇等」。我们会基于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作出不同的行动和相关反应,但有时我们却会不自觉地害怕起来,亦觉得恐惧既然是负面的,便不应该有,那我们可怎样面对它呢?本文是根据笔者二零二二年七月十四日在环球天道传基协会举办的「与情绪共舞讲座──恐惧和愤怒」的分享修改而成。
问卷调查:近期有什么事令你担心,甚或恐惧?
- 「害怕感染了新冠肺炎?」
- 「期望疫情快些完结?唔使戴口罩?」
- 「留港?移民?」
- 「买不到楼?楼价跌?」
- 「保得住份工?搵到好工?工作顺利?升职加薪?」
- 「搵到老婆/老公?婚姻幸福?有friend陪?」
- 「儿女健康?听话?成绩好?考到好学校?」
- 「年老父母健康啲?唔会太麻烦?」
- 「家佣不听话,骂她又怕她会走! 」
- 「基督徒希望家人信主?教会不争拗?能复和?」
焦虑(anxiety)是一种不愉快却又难以言喻的恐惧感,通常是对不确定或未知威胁的反应。例如你独自走在黑暗的街上,虽然没有发现任何特定的危险,仍会感到一份莫名的不安。而焦虑常常伴随着许多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常见的包括:
出汗 |
胸痛或绷紧 |
呼吸异常 |
肠胃不适 |
心跳加速 |
坐立难安、如坐针毡 |
发抖 |
口干 |
潮热或发冷 |
混乱和迷失方向 |
窒息的感觉 |
恶心 |
手震 |
头晕、头痛 |
手脚麻痹 |
手心冒汗 |
麻木∕刺痛感 |
喉咙哽塞 |
而恐慌突袭(panic attack)则是当人在安全的情况下,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外在威胁,但身体却非常突然地出现以上症状,甚至产生情绪和认知方面的困扰,例如:害怕失控∕发疯、害怕死亡、觉得周围的事物不真实及觉得魂不附体等。一般这些症状会在十数分钟内达到高点,然后慢慢减退。
由于不知为何出现以上的身体反应,当事人往往会将心跳加速、气促等错误解读为心脏病发作,害怕会就这样死去,所以寻求很多医生的检查,直到排除了身体问题后,才半信半疑地接受转介,去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发掘深层问题
事实上,焦虑情绪的背后可能有一些深层的感受:
尴尬 |
混乱 |
羞耻 |
无助 |
挫败 |
受伤 |
力不能胜 |
不安全 |
停滞不前 |
遗憾 |
妒忌 |
被拒绝 |
不被尊重 |
伤心 |
被冒犯 |
哀伤 |
孤单 |
疲倦 |
故心理治疗师有时需要帮助受导者,先辨认以上可能之深层感受,并探讨由甚么事情引发出来。例如一位女士发现丈夫有婚外情,却不敢与丈夫倾谈,只用哑忍的方法将一切都压抑在心内,她深层的感受其实是受伤、羞耻、伤心、被冒犯及被出卖等,但自己却不自觉。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出现了以上种种身体反应,才惊觉需要求助。当她把事情揭露出来,面对自己婚姻的问题,焦虑的症状才慢慢缓解。故从某意义来说,焦虑征状好像一些讯号,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出了问题,虽然表面上不觉得有深层问题要去解决,也不觉和身体征状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需要学习重新把它们「挂钩」、连系起来, 才能找出身体征状的引发点,加以面对。
临床上常见的焦虑症有惊恐症 (Panic Disorder)及广泛焦虑症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等。
了解恐惧
至于恐惧(phobia),则是对一些已知或确定威胁的情绪反应。例如,如果你走在一条黑暗的街道上,有人用刀指着你说:「打劫」,你会感到非常恐惧。这危险是真实、明确及直接的,故恐惧是有一个特定的人、事或物等引起,与焦虑不肯定为何出现生理反应有些不同。
恐惧的负面影响
(1) 令我们瘫痪、无法正常运作
- 例如有些青年人在社交上很恐惧,整天待在家里,既不继续学业,亦不出去找工作,整天在家「打机」,甚至日夜颠倒,家人看到的表面是沉迷打机,但内里可能是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令其生命停滞不前。
(2) 长期逃避要面对的问题
- 例如在早阵子疫情较严重亦没有疫苗之前,曾听说有些家庭半年也不敢出外,严重影响了很多方面的事情,包括整家人在家中「困兽斗」,形成了不少家庭问题。
(3) 因过度恐惧做出不必要和非理性的行为
- 例如有些人因对疫情过度恐惧,做出过度清洁的行为,令双手皮肤破损也不停止,也把自己过度清洁的标准放在家人身上,令他们感到很困扰,导致家庭关系破裂。事实上,这人可能已患上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恐惧的正面功能
(1) 能逃避危险
- 例如在疫情中作适度的保护,可避免患上新冠肺炎 ,故这适度的恐惧是合宜的。
(2) 避免不好的后果
- 例如中学生怕不努力读书 ,会考不进好的大学,将来找好的工作会较困难, 故会发奋努力读书。
(3) 居安思危
- 例如有些从事一些「夕阳行业」的人士,虽然现在工作没有问题,但眼看整个行业正在没落,会考虑进修一些新的知识,到将来一旦失去工作机会 ,转行时可以有较佳的生存本领。
(4) 及早作出准备
- 例如有些人在工作中很懂得作应变计划及危机管理,一旦有其他情况或危机出现时,可作出应变去解决困难。
临床上常见的恐惧症有社交恐惧(Social Phobia)、特定畏惧症 (Specific Phobia)及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等。
如何面对焦虑/恐惧?
任何不伤害自己及他人身心灵的方法也可考虑,但要留意对别人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以下是一些你可参考的方法:
(1) 先要暂停、休息
当我们感到被恐惧或焦虑淹没时,不可能清楚思考,首先要做的是抽时间,让自己从繁忙或不安的情绪中先平静下来。有人会泡杯茶或洗个澡等,让自己从烦恼的情绪中抽离一下。
(2) 松弛练习
以下的松弛练习,可帮助我们从恐慌或焦虑中平静下来,亦可以帮我们把绷紧的肌肉松弛下来,不妨一试。
(一) 腹腔式呼吸练习
(二) 渐进式肌肉松弛练习
(三) 意象松弛法
(四) 静观练习
(3) 面对恐惧
当我们能在上面(1)至(2)中经验到安全及重回平静后,我们便要学习面对恐惧,因长期不面对只会令我们更怕它。事实上,当我们有经验能面对恐惧之后,其对我们的威胁会慢慢减轻。例如,如果发现自己在乘坐电梯时感到恐慌,最好要继续再乘坐,不要逃避,直至习惯为止,当然,有些人开始时可能需要人陪伴才行。至于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 ,一般来说,心理治疗师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让人「暴露」在他们害怕或逃避的事情,当人在安全的环境中接触恐惧的人事物,有助于减少恐惧感和回避的行为。暴露疗法一般都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最初面对较轻微的恐惧,继而面对较严重的恐惧 (graded exposure)。有时,暴露疗法会配以松弛练习一起进行,称为渐进式减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例如怕狗的人可在网上先看一些可爱小狗的相片,可加上以上的松弛练习让自己感到放松,然后可再看一些小狗的影片,到可以接受之后,再远观一些真的小狗而仍感到平静,然后慢慢走近,到自己能接受为止,如此类推去逐步增加难度,直至在面对狗只时减少恐慌感,最终目标可能会因人而异。
(4) 想象最坏的情况
例如当你因心跳加速及呼吸异常等身体情况已看了很多医生和做了很多检查,已排除是心脏病发作,但你仍担心会随时在街上晕倒,不大相信这只是恐慌发作,你可想象如果真的在街上晕倒最坏的情况是怎样,可以做甚么去预早应变和解决。慢慢地你会发觉纵使在街上晕倒,虽然感觉不良,但好像不是那么可怕,完全不能应付。
(5) 运用证据
例如,当你害怕自己胃痛是胃癌时,生怕这是事实而讳疾忌医,假如你已经担心了好几个月而仍没有好转,与其继续这样担心下去,倒不如做一些检查用证据去看看自己的担心是否属实。有病医病,无病消忧。
(6) 不要追求事事完美
假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事事也要追求完美,会令我们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会形成焦虑。要记着现实生活是充满瑕疵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如何接受「缺陷美」。仍记得过去有一位同学在全班集体订书时,发现有一本残缺的书,全班都没有人想要,但这同学却特意要这本书,她说:「完好无缺有什么好,这本才够特别,世上独一无二」,她的举动令我记了几十年。
(7) 找人分享、寻找解决方法
当我们恐惧的时候,我们感到思想混乱,不能理性思考。找人倾谈可帮助我们接受自己恐惧的感受,当心情平静下来后,便能想出方法去解决令我们恐惧的事情。一般我们会找家人或信任的朋友,有些人则会选择与教会牧师或家庭医生倾谈。假如真的找不到合适人选,有些机构有情绪热线服务,可致电或在网上与这些辅导员倾谈。
(8) 活在当下的练习
以下是一些每天也可做的练习(在疫情中可适度调教),可帮助我们专注于此时此刻,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经验,保持放松:
- 走到郊外或公园,以五官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 慢慢享用一顿饭,好好享受食物的细致味道
- 以专注的态度做一样你喜欢的事情(可包括家务),全程投入享受过程中的乐趣
- 与孩子一起玩耍,全情投入,一同快乐
- 送自己一些小礼物奖励自己
- 坐下静思,不为什么
- 可听/唱一些喜欢的音乐、(诗)歌、或听一些专题讲座或讲道等
在帮助一个焦虑人士时
和他们倾谈时要留意的地方
- 要有耐性和爱心聆听,不要急于教导和给予意见
- 有时可问到底,看看最坏的情况是怎样,让其知道最坏的情况也是可以面对的
- 不一定要回答他们所有基于焦虑所产生的问题,因这会很疲累,而且未必有用,有时幽默的响应可化解其无止境的担忧
- 要留意和评估风险,虽然焦虑不会直接引致自杀,但当焦虑到极点而长期没有出路,可产生抑郁情绪,故可带来自杀的风险,如紧急,必需求助
鼓励他们应做的事
- 学习管理时间及分配工作,减低因工作堆积带来的压力和紧张
- 看笑话书和笑片
- 提醒「感恩」的重要
- 学习以上帮助放松的方法,特别是松弛运动
鼓励他们应避免的事
- 不停让自己长时间想着担忧的事情,要叫停
- 不停想着要为控制范围以外的事情担忧负责
- 不要让一个担忧的亲友介入,因这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 减少或戒除包含咖啡因的饮品、酒精或滥用药物
- 避免滥用安眠药和镇静剂,必须根据医生处方按时服用
基督教信仰对恐惧的提醒
以下是一些笔者在圣经看到怎样面对恐惧的经文,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及提醒,我们可以把这些经文反复在心中默念并记着,让其成为自己的提醒:
-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诗篇 23:4)
- 爱里没有惧怕,完全的爱可以把惧怕驱除,因为惧怕含有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还没有完全 (约翰一书 4:18 )
-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就是聪明 (箴言 9:10)
-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 4:6)
-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诗篇 62:5)
另外,有一首泰泽诗歌「不再有忧虑」亦想跟大家分享:
不 再 有 忧 虑,不 再 有 害 怕;
与 主 在 一 起,甚 么 都 不 缺。
不 再 有 忧 虑,不 再 有 害 怕;
有 主 就 满 足。
诗歌不断重复的旋律和歌词,可帮助我们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慢慢平复下来,亦提醒主与我们一起,便不再害怕了。
参考数据:
1. Ekman, P. (2020). Universal Emotions-What are emo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aulekman.com/universal-emotions/#:~:text=Ekman%20identified%20the%20six%20basic,seventh%20emotion%2C%20which%20is%20contempt.
2.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7). What Is Exposure Therap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pa.org/ptsd-guideline/patients-and-families/exposure-therapy
近日在家中清理旧对象之时,偶然发现一部已故亲人留下来的照相机,里面还装有一卷接近二十年的旧菲林。这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把我带回二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
近日在家中清理旧对象之时,偶然发现一部已故亲人留下来的照相机,里面还装有一卷接近二十年的旧菲林。这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把我带回二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
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活在一个即兴及急促的生活节奏里,急不及待地随从自己的私欲而行;为求达到目的而不惜付上一切代价;凡事以目标为本,却不珍惜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当中所相遇的人容易被矮化为一种生活工具,只在意能否有助自己成功路上之进程,谈不上真正的彼此认识了解,爱与关怀更是遥不可及。
我小心谨慎地拿着那古旧的照相机,彷佛与那逝去的亲人深深结连。每天带着它上街,就在生活日常中好好细味每一片段,停留于当下,更深地认识所经历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按下快门的感受,心中没有伟大艺术创作的想象,亦没有重大历史事件记载的宏愿,只希望把此刻内心的感受沉淀于相片之中,作为生活记忆之点滴。
菲林拍摄教懂我学习安静等候,从按下快门一刻开始便是进入那未知的旅程。那珍贵的一刻能否重现于相片上,可会令人忧心戚戚,摄影知识和技巧总不能完全消除这不安感,一张菲林相片之成像实在受制于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正如知识、财富、健康和权力总不能确保我们有美好丰盛的人生。然而,在等候菲林冲晒成像的时间,亦可以充满期盼地静候那美好景象之重现,这可算是「即食文化」的另一种生活取态。
「始终这卷旧菲林已过期十多年了,一般都不能正常曝光,希望当中没有很重要的记录吧!」店员亲切地打开话题。我接过底片,发现全都是没有成像的。我微笑响应:「不要紧,只是一些生活日常的片段,我自己也忘记了拍下了甚么!」他进一步安慰道:「拍摄菲林相片,往往便是这样患得患失,即使是老师父亦不能百分百肯定,可能这正是菲林摄影迷人之处。正如人生,你以为已经算尽一切,但事情结果往往是强差人意,所以平常心过活便好了。」我坚定地接着说:「对啊,人算不得甚么,一切都是天父所掌管。」
我手拿着那空空的底片离开店铺,没有丝毫的失落感,相反地使我在信心上有更深的反思。那店员提醒我,生活的常规不正是这样吗?即使是在信仰经历上,有多少次是上帝完全应允我们祈祷所定的要求?又有多少次在默观中遇见上帝的临在?回顾过去的经验,在心理层面可算是失望居多。但这是否代表上帝便是不在场并离弃了我们?在上帝看似沉默的时刻,我们更要操练忍耐和信心,不在于要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是学习全然交托,安静等候上帝的恩典,此刻可感到上帝的爱其实一直充满在这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