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nt
Reply Message >
暈血
留言者: Steve 留言日期: 2025-06-30 回覆日期: 2025-08-19
留言

你好,我現在二十歲了,小時候曾多次經歷過看到血感到驚慌而暈倒的情況,記得上一次見血暈倒是在小六的時候,但在最近我在地鐵上流鼻血後又因恐慌而失去意識了大概1到2分鐘,想問我這種情況有辦法治療嗎?

回應

Steve你好,

 

小時候多次見到血而暈倒的經歷,可能曾經困擾你。按照你的情況應屬於血液恐懼症(blood phobia, 或hematophobia),簡稱恐血症,又稱懼血症:每當看到、嗅到或想到血就感到嘔心、頭暈、恐懼、焦慮、甚至暈倒、失去意識。恐血症是恐懼症的一種。恐血原來是人的本能 ,因為血代表危險和受傷。 正如畏高,畏黑,畏蛇等,都是與生俱來存在我們DNA 裏的本能。恐懼並非壞事 ,因恐懼(fear)的功能是保護和警告我們有一個危險的情況,例如畏高提醒我們不要站在危險的高位;畏血提醒我們有身體的傷害等。

 

而我們面對危險有四個F 字頭反應 --Fright、Fight、Flight、Freeze。首先危險產生的是恐懼(fright),你可以選擇反擊(fight),不然的話你可以選擇逃走(flight),逃走不成就可能被嚇到呆若木鷄或者扮死(freeze)。若把這四個F放進流血的場景,恐懼(fright)會推動你尋求解決問題(fight ),例如止血急救求醫。倘若流血的是別人,可以選擇離開(flight)或者不看。但是如果流血的是自己本人,就可能變得不知所措(freeze),終極的反應是暈倒不醒人事。“flight” 和“freeze” 就好像電壓過大時電錶跳制或者燒 fuse , 作用是保護你免受更大的傷害。

 

正常恐懼(normal fear)和恐懼症(phobia)的分別非本質,只是程度。

  • 患者會否因怕血而感到極度困擾(distressed)?
  • 患者會否因怕血而致生活功能嚴重受損(disabled )?

倘若上述兩点其中起碼有一点符合, 我們就可以診斷患者已經超過正常範圍而達至恐懼症的程度了。研究表示,恐血症可能是心理和生理因素互相影響的結果。心理方面是見血而聯想到受傷、死亡或其他恐怖經歷,因而有恐慌的感覺。生理上因恐慌感而導致血管迷走神經反應強烈,身體條件反射產生血壓上升、心跳加速、呼吸急速,短時間內令心率及血壓下降,因而令大腦缺血導致暈倒。很多時候生理的反應如心跳加速、呼吸不順會令患者更加恐慌,擔心身體有問題以致更加恐懼及焦慮。

 

至於治療方面,根據你的描述,小六發病後一直到20歲才有另一次發病,其後差不多有十年完全沒有受血液恐懼症影響。因此我們認為 Steve目前只需要明白他的問題之本質,再留意往後對血液的反應。假如 Steve 仍然希望尋求治療,目前最有效醫治恐懼症的方法是行為治療中的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 )。意思是當他願意主動把自己暴露在他所害怕的事物前面,忍受短暫的不安,對該事物的恐懼反而會慢慢減退。這種行為療法在專業輔導人員協助下,成效尤為明顯!

 

人生閱歷隨着年紀長大有所增加,恐懼一般會傾向減少。我們可以分享一個真實例子。張醫生的女兒在中學時代曾往醫院探望患病的外婆,看見隣床的病人進行抽血, 即時感到頭暈心悸, 要坐下休息。後來她進入大學時選科竟然是護理系,甚至最終成為護士學校的校長。一個畏血的人居然成為一位成功護士,證明這個病的復元機會和可塑性相當高。

 

最後還有一點要提醒Steve要注意:成年人比較少流鼻血, 倘若這情況重覆出現,應該見耳鼻喉專科找出病因。正如早前所說,恐懼的功能正正就是向患者提出危險警告,篤促他要尋求問題的解決,識得驚是好事。

 

祝願你早日攞脫恐懼血的焦慮!

 

 

張鴻堅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吳張秀美女士(高級心理輔導員)

Eng